凝心聚力谋规划 精准施策促发展 ——我院召开专业规划阶段性总结与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研讨会
为系统梳理学院专业规划阶段性成果,科学推进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,明确未来专业发展方向与路径,10月27日,我院在科教城校区B1-903会议室分阶段召开学院专业规划阶段性总结反馈会及各产业系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规划编制研讨会。学院院长梁登、党委副书记伊晓浏,教研室主任郭碧宝、各产业系领导及专业带头人共计30余人次参会,会议由教研室统筹组织,全程围绕专业建设调研成果、规划编制思路及产业系特色发展展开深入研讨。
一、总结反馈明方向 调研成果奠基础
9时30分,学院专业规划阶段性总结反馈会准时召开。教研室主任郭碧宝首先明确会议议程,从介绍参会人员、反馈各专业前期调研情况,到研讨各产业系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,再到校领导总结讲话,环节清晰、重点突出。

图1 学院专业规划阶段性总结反馈会
随后,张晓梅博士代表调研团队,详细汇报了学院专业建设四大核心领域的阶段性调研成果。在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调研中,团队通过问卷、访谈结合的方式,精准掌握了教师在专业教学、实践指导等方面的能力现状;实训条件调研聚焦设备配置、场地利用等问题,梳理出当前实训资源的优势与短板;校企合作情况调研则分类分析了不同合作模式的成效,明确了深化合作的突破口;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调研通过对接行业企业,建立了“岗位需求-课程设置”的关联分析框架,为后续专业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。

图2 张晓梅博士反馈各专业前期调研情况
在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思路分享环节,郭碧宝主任提出“加法-减法-乘法-除法”的总体思路,“加法”即强化优势专业、增设新兴专业,“减法”即淘汰滞后专业、精简重复课程,“乘法”即深化产教融合、放大协同效应,“除法”即破除机制障碍、优化资源配置。同时,会议明确规划编制将遵循“规划启动与准备—政策研究—产业调研—对标分析—内部诊断(各产业系‘十四五’复盘、办学基础与人才培养效能评估)—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写—规划论证与修订—审批发布”的流程推进,最终形成37份专项报告,预计总字数达63万字,确保规划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。

图3 郭碧宝主任分享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思路
各产业系代表还就规划编制阶段性成果进行研讨,重点探讨了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、实训条件评估模型(含潜力提升型、优质存续型、迭代更替型三类)、校企合作模型评价指标体系(分浅度合作、中度合作、深度合作三个层级),以及产业人才需求“岗课匹配模型”的构建情况。此外,针对“十五五”期间跨系专业群组群战略,各代表围绕专业协同、资源共享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,为后续跨系合作奠定基础。
图4 伊晓浏副书记讲话
图5 梁登院长讲话
会议最后,校领导发表总结讲话。伊晓浏副书记要求各部门、各产业系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进一步细化规划内容,压实工作责任,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实际成效。梁登院长强调,专业规划是学院发展的“导航图”,需紧密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,确保规划的前瞻性与落地性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二、分组研讨破难点 产业特色定路径
10时30分至下午,研讨会进入分组讨论阶段,围绕六大产业系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规划编制展开针对性研讨。上午场聚焦轨道与先进制造产业系、物流与商贸产业系、港口与航运产业系,下午场则针对汽车与能源产业系、信息与数字创意产业系、航空服务产业系,各产业系专业带头人代表结合自身领域特点,深入分析专业发展现状,明确规划重点。
图6 各产业系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规划编制研讨会
研讨中,各产业系均围绕五大核心报告展开交流。一是产业系“十五五”专业群发展规划PEST分析报告,从政策、经济、社会、技术四个维度,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对专业建设的影响;二是教师队伍评价分析报告,结合前期调研数据,提出教师能力提升与梯队建设方案;三是实训条件评价分析报告,针对不同专业实训需求,规划实训设备更新与场地扩建方向;四是校企合作评价分析报告,探讨如何深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,共建实训基地、开发特色课程;五是“岗-课匹配”分析报告,基于行业岗位标准,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。
图7 各产业系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规划编制研讨会
此外,各产业系还就“十五五”建设规划文本的框架与核心内容进行讨论,初步形成规划思维导图,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与时间节点。
三、锚定目标启新程 协同发力创未来
此次系列会议的召开,不仅系统总结了学院专业规划的阶段性成果,更明确了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的方向与路径。下一步,我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基础,进一步完善各产业系规划方案,加强跨部门、跨产业系协同合作,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教研室
2025年10月28日
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388号